京津冀三地政府一把手 共话协同新愿景

2017-02-21 11:27:03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市市长 蔡奇

  根治城市病,轻装再前进

  近年来,北京各方面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很多问题。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立足更大的尺度空间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必将有利于根治大城市病,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让北京轻装前进。

  立足更大尺度空间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首都北京有哪方面的重要意义?

  蔡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部署。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来加以考量。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了契机,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变化巨大,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确实也面临着很多令人揪心的问题,像人口过多、大气污染、房价高涨、交通拥堵,还有垃圾、污水的治理任务也很艰巨。解决这些问题,仅仅局限于北京自身范围是不够的,所以必须放在更大的空间内来统筹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为北京的发展,包括治理大城市病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立足更大的尺度空间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必将有利于根治城市功能过度集聚带来的大城市病的问题。大城市病怎么来的?就是功能过度集聚。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让北京能轻装前进,实现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更好地履行首都职责提供保障,是落实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了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这就是“四个中心”: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四个中心”就是首都的核心功能。我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为了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履行好首都的职责,做好“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首脑机关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社会各界热情参与

  记者: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那么发生这些变化源于什么?

  蔡奇:一个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专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张高丽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六次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第二,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力,三地都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大家都把协同发展看成一个大局,是一个整体,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分工,使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

  第三,市委、市政府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确定了批次推进的政策体系、上下联动的推进体系,并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纳入市级绩效考评体系,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社会关注,应该说也是热情高涨。比如说搬迁一个商品批发市场,没有经营户的配合,这个市场是搬不走的。社会各界热情参与,企事业单位还有教育界、医疗界、工商界以及广大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一起做好相关的工作。

  三地百姓收获满满

  记者:三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在哪里?

  蔡奇: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一个直接的成效就是让三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百姓拥有获得感。概括起来老百姓有三个得到:一是得到了大量的绿色空间。举个例子,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场西直河石材市场拆除,腾退了18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复垦绿化面积达到了136万平方米,为北京新增一片城市绿肺。留白建绿,为老百姓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得到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疏解,把过于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布设到更广泛的地区,既从空间上均衡了布局,同时又惠及当地更多的群众。疏解,实际上是一种优化配置,是一种合理的均衡配置。比如北京城市学院疏解到顺义杨镇,不但带去了人气,周边还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医院,有利于整体提升顺义东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得到了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也给津冀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我们和河北开展的医疗合作项目,就为当地的居民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社科院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成效,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可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积极进展,75%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出行便利。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相关调查也显示,超过八成的居民对协同发展有信心,超过60%的居民认为交通更加便利,超过70%的居民认为三地部分产业转移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数据表明,三地老百姓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是有获得感的。

  天津市市长 王东峰:

  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践,京津冀三地协同效应充分显现。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表示,天津将抓住历史性发展窗口期,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得之如宝失之不再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意味着什么?

  王东峰: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是历史性惠顾,是最大的政治动力、发展资源,得之如宝、失之不再。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着力推动发展格局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空间拓展、发展环境改善,在协同发展中定位天津角色、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践,京津冀三地互联互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产业升级转移和差别化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更加健全,天津的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协同效应充分显现。

  2014年至2016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项目达到4865个,累计到位资金5226.7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京津冀互补优势的有效发挥,有力促进了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精准承接功能疏解

  记者:天津如何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王东峰: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抓住天津发展历史性窗口期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指导意见》,科学安排功能承接布局,建立对接产业、重点承接平台、重点对接项目滚动“三级清单”,实行承接项目台账管理。此外,还确定了总部经济、研发转化、金融创新、航运物流等承接重点领域,清华大学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中船重工融资租赁等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2015年至2016年,天津共签约引进北京项目3198个、协议投资额6993亿元,其中总部企业139个、科研机构41个、教育机构15个、医疗机构15个、金融机构229个、产业项目2756个。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承接平台布局,加快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武清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为综合承载平台、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若干个专业承载平台为框架的“1+16”承接格局。主动加强对接,主动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机构,在承接非首都功能上取得更大进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服务京津城市市场农产品供给,积极有效承接北京疏解的农业功能。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记者: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东峰:三年来,天津与北京、河北一道,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努力实现交通、生态和产业率先突破。

  一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城际及延长线、津秦、津保等5条高铁建成通车,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成立后,京滨、京唐城际先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今年,三地所有公交有望实现一卡通行,高速ETC系统将实现100%覆盖,京津城际也有望实现月票通行,并考虑实施价格优惠。

  二是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三年来,三地不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协作,统一执行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强化联合会商研判。2016年,天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和PM10浓度较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26.7%、28.1%和31.3%。我们还与沧州市和唐山市签订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15年2016年每年支持资金4亿元,用于燃煤设施和散煤治理。今年,天津将继续协同京冀两地,下大力气、采用强硬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三是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依托国家和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撑产业有序转移。2013年以来,天津已吸引京冀民营企业投资达2800亿元。此外,天津宁河区有北京的一块“飞地”,京津两地联手在宁河建设未来科技城,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搭建了一块重要的平台。目前,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已完成全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落户23个北京的产业项目。

  河北省省长 张庆伟

  着眼现实急需,集中力量突破

  办好2022年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和大国形象的重大外交舞台,目前各项筹办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将进一步明确崇礼建设滑雪旅游胜地的定位,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河北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以合代竞共赢之道

  记者:协同发展三年来,河北作了哪些贡献和努力?

  张庆伟: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缘相近。河北是京津的水源地、米袋子、菜篮子,去年粮食、肉、蛋、奶在京津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5%、50%、81.6%、50.8%;北京用水22%,天津用水28%都来自河北,这还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数据,在此之前,这两个数字更是分别达到了88%和91%。

  京津冀三地虽然地缘相接,但长久以来同质化竞争,给大家都带来了伤害。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了一场“及时雨”。在协同发展的各个领域,交通最容易达成共识,环保已经是刻不容缓,产业则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着眼现实急需,三年来,三地在这些领域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取得了积极进展。

  交通一体化,是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过去,很多“京”字头的高速都是断头路。三年来,河北联合京津打通了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路”,共计1400余公里。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彻底成为历史。

  生态污染联防联治,三地构建了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河北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努力打造首都生态环境的“护城河”。2016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5.2%,平均达标天数增加78天。

  在产业协同方面,京津冀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一体化产业格局。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2%和51%。北汽福田等一批非首都功能的制造业疏解到河北落户,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66家京企入驻。

  解决民生现实急需

  记者:对老百姓来说,协同发展意味着什么?

  张庆伟:许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北京老字号,可能都把工厂、加工配送基地迁到了河北:京东的总部在北京亦庄,物流配送中心在河北廊坊;六必居、稻香村、喜之郎、海底捞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都纷纷向河北转移发展;北京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签约4000户、入驻3200户,每年能减少北京10万吨果菜垃圾、1000万辆次外地进京车辆。

  三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就是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老百姓怎么才能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获得感呢?我举一个例子,取消手机漫游费,三地必须要打通,很多记者关心,不仅向政府追问,还跑到中国移动追问,说明百姓确实需要。坦率地说,做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有很多现实问题制约,比如医保异地结算、医患纠纷、公交一卡通统一标准等。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前,这些问题极难解决。

  三年来,三地做出了新的尝试。到目前为止,河北12000余部公交车与京津实现公交一卡通行,实现了医保异地结算、旅游一张图、职业资格互认,京津冀区域固话长途费、移动通讯漫游费已成为历史。可以说,老百姓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扎扎实实筹办冬奥

  记者:在冬奥会筹办方面,目前有哪些进展?

  张庆伟:2022年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大时刻。办好这次冬奥会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和大国形象的一个重大外交舞台,也是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承诺。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们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统筹安排,扎实开展了场馆规划设计、赛事核心区征地拆迁、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等工作,各项筹办有力有序推进。

  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京张两市还要继续携手做好冬奥筹办工作。今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张家口视察,作出了“三个扎扎实实”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办冬奥的方向路径。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科学合理完善规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努力在时间、空间、要素上实现无缝对接,协调、有序、平稳、高效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进一步明确崇礼建设滑雪旅游胜地的定位,严控人口规模,坚持以水定城。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产业,放大“冬奥”效应,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河北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编辑:xf008

相关阅读